珍珠湾与“和解”
Visiting Pearl Harbor: Reconciliation of a Kind
明治学院大学 国际学部国际学科
副教授 半泽朝彦
Asahiko Hanzawa
去年圣诞前夕,我利用假期前往夏威夷,并且造访了珍珠港。其实这一次的造访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研究,而是在气候温暖的夏威夷给自己放假的同时,参加了当地旅行社举办的一日游活动。尽管如此,在我的大脑里仍旧顾及着今年开始的“和解学”研究。因此我想把这一次的经历记录于此。
如果对国际政治或美日关系的研究稍有兴趣,珍珠港会是必去之地。当地的记录历史的方式,博物馆和纪念馆的展出方式,是与当地的历史记忆,历史观,以及当前的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仅去年的一年里,我也参观了国内的靖国神社游就馆,广岛和平纪念馆,纽约911纪念馆,以及最近刚刚在在哈尔滨建成的731个部队展览馆。而参观完这些纪念馆后也让我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在国内时就听说如果选择个人游,则需要在排队花上很长时间。而国内旅行社组织的游行早已被排满。因此在前往夏威夷之前,我选择申请了一家当地旅行社举办的英语之旅。也许在他人看来是杞人忧天,但我依旧觉得以一个“当年选择卑鄙攻击手段的日本人“的后代身份,参加美国人为主体的旅行,或许并不合适。
旅行当天,搭载着20·多名游客的观光车从我入住的怀基基的酒店出发。不久,导游就开始逐一点名并且询问车上所有游客的来历。旅行团中除了一名加拿大人和一名瑞典人之外,其余的都是美国国内的游客,例如来自俄亥俄州的或是佛罗里达州的,还有来自辛辛那提的。 当被导游问及半泽先生来自哪里时,我刻意没有回答是日本人,而是回复到“东京”。说完过后虽然稍有一个短暂的沉默,但导游立马就用明亮地声音答复到“哦,是来自日本呀,欢迎你。”
之后,导游就对珍珠港开始了介绍。为了让不熟悉历史的游客也能理解,他选择从珍珠港偷袭事件的概要说起。首先,他提及到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历史大背景,指出了日本和美国在中国大陆的利益纷争,以及美国为了对抗日军对法属印度支那地区的占领实行的石油禁运政策,致使日本陷入困境。他对国际政治的大背景的介绍还是留给了我相对公正的印象。至少不是所谓日本突然像疯子一样袭击他国这样的一个介绍。此外,导游也提及了指挥袭击的山本五十六,是曾经留学于哈佛大学的精英,也讲到了山本在袭击之前布置的精确计划以及他的预言,即在完成第三波空袭之前是无法赢得对美国的战争。(实际上,正如山本所言,第三波袭击确实没有完成。)此外,导游也强调了,战后70年日本已成为了美国的重要的同盟国。两国依然是友好关系。一路上的这些介绍,其实出乎了我的意料,也感受到了他对日本的尊重。
从怀基基出发40分钟后,我们抵达了珍珠港。首先造访了直到海湾战争结束后才退役的“密苏里号”战舰。密苏里号其实在珍珠港被袭击时尚未建成,它是在战争期间被建造起来的。对于日本人来说这艘战舰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即它是1945年9月日本签署二战投降文件的地方。而战舰的名字出自于杜鲁门总统的选区”密苏里州“。登上战舰后,我也刻意观察了其他旅行团的导游讲解。关于美日战争的描述,他们的内容与我们的导游所讲的大同小异。
无论哪一个团到此地,都会向游客说明舰上右舷部分,被日本特攻部队战机所撞的凹洞。二战冲绳岛战役之前,1945年4月当“密苏里号”战舰航行于日本九州南部海上时,突然被日军特攻部队袭击。而袭击战机正好撞在了“密苏里号”战舰的右舷部分。战机飞行员当场身亡,其尸体被抛出在战舰甲板上。舰上的美军见此试图立即把尸体丢到海里。然而,美军军官却阻止了这一行为,并且说到日军飞行员是为他的祖国英勇地执行了任务。于是命令手下士兵连夜缝制了旭日旗,并且第二天在舰上为飞行员举办了海上葬礼 。二战结束后,美军又在日本调查了这名飞行员的来历,并且邀请了其家属前往夏威夷参加为他举办的悼念典礼。
到此为止,我所担心的以一个日本人的身份,参加美国人为主体的旅行或许并不合适,这样的感觉伴随着一点惊呀,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路上的讲解和介绍并不是我想象中的美国人对日军在二战中“欺骗”,“卑鄙”,“无视国际法“的行为的批评或斥责。而是把美日关系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即美日双方都付出了所有的力量去战斗。同时这些讲解和介绍又让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