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と記憶関連エセー書評

Sub menu

項目絞り込み

東郷和彦「东亚的“和解”与“和解学”」

“和解”的定位 

 

说起来,笔者至今所从事“外交”和“研究”工作的人生中,“和解”问题是其中最大的主题。其基本架构相对简单,它是以日本所参加过的太平洋战争的三重结构为基础的。 

 

所谓三重结构是指:(A)与英美的战争,基本上是作为帝国主义列强一员的对等性战争,(B)对于此前合并到日本帝国的台湾和韩国而言,日本作为殖民地统治者是“加害者”,而对于中国而言,尽管以何时为起点存在争议,日本作为侵略国,同样是“加害者”,(C)自19世纪中叶以来日俄经历了各种事由的战争,仅就太平洋战争而言,苏联悍然违反有效的中立条约,对谋求终止战争进行调停的日本发动侵略,在这样的日苏关系中,日本处于“受害者”的地位。 

 

 “和解”问题的基本架构由这场战争的三重结构所决定。 

 

在这三层架构中,实际上蕴含着最为困难问题的结构是(A)与英美之间爆发的“帝国主义之间的对等性战争”。因为日本在战败后,不得不作为失败者,赔偿此前国际社会所承受的负担、割让领土并支付赔偿金。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值包括国际法在内的战后处理遇到转折点,日本不仅成为战败国,而且通过东京审判,以“反和平罪”,即“进行侵略战争”的罪名被定罪。这是许多日本人所无法接受的、根据事后法所进行的审判,而且是由胜利者所实施的,。 

 

战后日美两国通过众多人士的努力,建立了名副其实的“同盟”关系,并未让上述战后处理的矛盾凸显出来。可以认为,今天大多数日本人对此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但是,问题的根源并未消除,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倍首相于2015年4月29日在美国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上所作的、“与太平洋战争中死难美军士兵的灵魂依偎在一起” 的演说,作为走向“和解”的里程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后,奥巴马总统于2016年5月27日访问广岛,安倍首相于同年12月27日访问夏威夷,他们分别向原爆圆顶馆与珍珠港相互敬献了鲜花。 笔者认为这是实现”和解“的更为重大的里程碑。 

 

(C)另一方面,在日苏关系中,日本处于“受害者”的位置,冷战期间,日本的国家利益,在于将作为“受害者”的愤怒,表达为最为强硬的立场,即要求“立即全部归还四岛”,“只有领土问题解决才能开始经济合作(入口论)”。然而,1985年戈尔巴乔夫总书记上台后,作为“加害者”的苏联的立场出现软化,开始提倡旨在国际社会避免使用武力和进行国际合作的“外交新思维”。日本政府中也有人相应提出了可以在领土问题上相互让步解决问题的看法。由于日本拒绝了俄罗斯联邦成立后不久俄方提出的秘密提案(1992年),而普京总统上台不久《伊尔库茨克协定》(2001年)遭到了搁置,这一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挫折。但是,当前面对中国的抬头,俄罗斯和日本都在继续做出努力,通过相互让步(无胜无败)解决领土问题。 

 

 

回应日本政府的“和解” 

 

结束了条约处理程序的日本政府和日本国民,自1980年代以来,被要求承担“加害责任”,战败后70年的岁月里,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日本国民始终都努力思考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并作出了各种解读。 

 

然而从某种角度来看,历史认识问题似乎正在引起日本和中、韩之间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争议。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当今日本政府又应采取何种立场呢? 

 

战后,日本承认了战后占领、东京审判中的有罪判决、以及《旧金山和平条约》第11条中的判决后,(1)“右派”试图由恢复战前日本荣誉的立场重新建构历史认识。 而“左派”认为必须重新审视对于亚洲国家的加害历史,两者之间为寻求作为民族灵魂尊严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②1995年的首相谈话(所谓的“村山谈话”)中,终于达成了共识。从国内政治的角度来看,村山的话语是社会党首相与大部分来自自民党的阁僚所形成的不寻常的组合中诞生的,正因为如此,这一谈话作为“右派”和“左派”的共识,形成了日本历史认识问题的重要基础。 

 

③1995年至2015年的20年间,日本政府与相关国家,即中国,韩国,朝鲜,英国,荷兰和美国进行所有交涉谈判中,村山谈话始终是其基本架构。 如果这段时间曾在日本外务省从事有关历史认识问题的工作,就会深深感受到,外务省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村山谈话。 

 

1995年8月村山谈话发表时,笔者任职于驻俄罗斯大使馆,担任二等公使。当读到以“殖民主义”、“侵略”为关键词、表示“痛切反省和衷心道歉”的谈话内容,当即向当时莫斯科最畅销的周刊杂志投稿,指出“这是富于勇气的谈话,下面该轮到俄罗斯向日本显示勇气了”。 

 

④正因为如此,对于2015年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发表的安倍谈话有何内容,本人非常关心并进行了追踪。安倍首相在此之前,对于村山谈话之后使用“侵略”一词的倾向曾公开提出批评,随着谈话发表时间临近,安倍虽然始终表示“在总体上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但是其中不继承哪些内容、继承哪些内容,仍然并不明确 

 

笔者通过家中的电视关注着谈话发表,整体上结果令人欣慰。因为该谈话继承了村山谈话的最为重要一点,即正视日本作为加害者的历史认识的责任,并对此保持谦虚的态度。对整个谈话进行详细分析留待他日,在此仅就该谈话中两处最为重要的内容做一分析。 

 

“事变、侵略、战争,任何武力威吓和行使都不能再次成为解决国际纷争的手段。永远诀别殖民地支配,必须建成一个尊重所有民族自决权的世界。伴随着对上次大战的深刻悔悟之念,我国如此宣誓。。。。。。我国对上次大战的行为一直反复表明了痛切反省和发自内心的道歉。。。。。。如此历代内阁的立场,今后也不会动摇”。 

 

这是最开头的一部分,我认为这段文字可以说继承了通常所说的村山谈话的内容。关键在于,“痛切反省和发自内心的道歉”,并就此表示“历代内阁的立场,今后也不会动摇”。 

 

当然,安倍谈话是就什么提出的呢?这里说提到的是“上次大战的行为”。尽管提到了“侵略”和“殖民地主义”,但是这里并没有严密地明确与“上次大战”的关联。 

 

从并不介入严密的历史阐述这点来看,安倍谈话的态度是与村山谈话一脉相承的。村山谈话最开始最为“左派”所诟病的,就是虽然的确使用了“殖民地主义”和“侵略”等词汇,但是并没有提及对哪些地方进行了这样的行为。而且,这里所使用的“侵略”一词与远东审判中所使用的国际法用语“侵略”是何关系,并未做出明确界定。 

 

村山谈话并非法律性或历史性的文件,讲述大多数日本人所能够理解并发出共鸣的普通化的、直观感受式的内容,才能在今后作为全体日本国民的共识发挥作用。关于这一点,我曾试图通过作为维茨泽克谈话背景的卡尔-雅斯帕斯的观点,与作为村山谈话背景的日本式思考来源的铃木大拙的观点进行比较来加以说明。请参阅拙著《重新审视历史认识》(『歴認識を問い直す』)第四章“关于中国”(第四章「中国の場合」角川新書、2013年)。 

 

⑤笔者认为,安倍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