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領域和解學創建概要和活動

和解學的創立研究計劃

Sub menu

爲了創建和解學

  1. 1)創建“和解學”的手法-可行性
  2. 2)旨在“和解”的地區和國際堅韌合作
  3. 3)準備加強國際合作:構築黃金國際網絡
  4. 4)和解學的四個分析對象和跨學科結構
  5. 5)爲領域創生安排計劃小組
  6. 6)和解學創生的目標

1.創建“和解學”的手法-可行性

首先,對於和解學的基本概念。我個人的想法是,與冷戰時期和平學興盛的規模相同,考慮到冷戰後東亞地區日益嚴重的歷史認識問題,以及過去的種種“受害者”及其人權和正義問題,同時考慮到這些國家之間的關係。我認爲,和解學就是以“和解”對民衆情緒產生怎樣的作用爲焦點,探索實現“和解”的社會條件。

但是,由於立場和價值觀的不同,“和解”的實質和當事人、集團的規範問題當然會有所不同。但是,我認爲在社會混亂的狀況中整理問題,考慮到社會的整體性,即秩序與正義的均衡,制定出作爲基礎的框架是當務之急。

站在這樣的立場上,作爲創建和解學的方法,用跨學科的方法把握東亞固有的歷史和社會脈絡,根據這個脈絡進化過渡期正義論以及紛爭解決學,在全球範圍內展開。我在思考能否通過與北方民族主義理論相結合,構築更廣闊的“和解”基礎。最終,正如人們心中所想象的那樣,我們可以同時想象民族和民族之間的和解,在分析和探索這些社會條件的同時,我們還需要研究作爲前提的知識基礎。在考察方法的同時,我還想在擴大知識共同體的基礎上,積極完善作爲對社會普通的義務應該做的事情。

冷戰後,歐美各國的大學都熱衷於解決紛爭的研究和教育項目,但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地區,紛爭解決學還沒有在社會上紮根。不僅如此,缺乏充分意識到東亞固有的文脈並創造性地接受它的嘗試,我認爲這是造成現在混亂的一個原因。

轉型時期正義論的主要着眼點也是,在長期持續的權威主義體制民主化之後,社會應該如何應對過去人權蹂躪的受害者發出的聲音,恢復正義。在東亞,帝國那個時代的受害者試圖恢復普遍正義,卻引起不同民族正義和情感的激烈衝突,受害者不可能是受害者個人,而是成爲人民的一部分而被同情,問題本身會被迴避。我認爲不能無視這樣的結構。

“紛爭解決學和轉型時期正義論,立足東亞“固有脈絡”進化。使之進化的焦點—從民族的想象到和解的想象。使“和解”的想象成爲可能的知識基礎/前提條件/普遍正義的知識基礎探索。

2.旨在“和解”的地區和國際堅韌合作

在這樣的狀況中尋找解決之道,就是和解學。

和解學的基本概念指向的是,如何從東亞固有文脈中孕育的國民價值和正義中獨立出普遍正義的問題。並且,我想構築一個讓國民的正義和解,爲了“共同”實現普遍的正義而合作的基礎。

和解學所指向的方向是,國民正義不相沖突地相互融合,貫徹國民團結的核心或核心,創造強韌的國際合作。爲此,首先需要查明國民正義是如何產生併發揮作用的。只有這樣,和解學才能成爲國民之間的和解,或者超越國境的市民之間的和解的想象和擴展的知識基礎。

雖然雙邊關係會刺激彼此的民族主義情緒,但在被稱爲黃金網絡的強大國際合作中,通過直面過去和歷史,人類尊嚴這一普遍價值從民族價值中獨立出來。我想,包括國內的教育和文化在內的政策協調的基礎也能產生。

立足東亞歷史脈絡 想象國民和解 協助追求立足於國民和解的普遍價值 智慧和情感的網絡

在這個意義上,和解學的創立將焦點放在支撐國民正義的四個參與者——政府、歷史學家、市民運動、大衆文化上。

說明上面的圖的話,象徵現在不穩定的國際交流的是左下的圖。即使各參與者聯合起來,也會被國民情緒所左右。

左下的小圖和右上的大圖的區別在於,普遍正義是否被國民正義所利用,以及在多重關係中是否產生了國民正義無法獨霸的多重關係。

3.準備加強國際合作:構築黃金國際網絡

下面是國際合作現階段的大致平面圖。這體現了前一張幻燈片中提到的作爲“智慧基礎設施”承擔國民價值的指出共同體之間堅韌的國際合作。是構成那個的具體的網絡的內容。

向和解的共同體(知識和理性,感情和文化),構建一個和諧的網絡。CAMPUS Asia 高麗大學·北京大學/SGU:歐洲各大學

早稻田大學和高麗·北京大學,以及西歐的大學之間,已經以和解爲主題,啓動了CAMPUS Asia計劃和超級全球大學計劃。這些將構成黃金國際合作網絡的實質。總括班負責與校內其他項目進行協調,同時負責國內和國際的合作。

4.和解學的四個分析對象和跨學科結構

和解學將重點放在四個分析對象上,以探究國民和解可能存在的社會條件。

在如今的東亞民主化社會中,和解現象是由多個參與者多層次產生的。首先,各國政府都是從維護國家利益、同盟關係或國內政治團結的角度出發,上演政府間的和解,或者有意破壞政府間的和解。與此相對,各個國家的公民雖然高舉“普遍正義”的旗幟,但實際上卻基於“國民正義”和各國所考慮的“國家利益”,或與之合作,或與之反對。

此外,各個國家的歷史學家也會確定並挑戰作爲歷史認識問題出發點的“事實”。另外,在媒體產業工作的專家們,將這些公共的歷史形象大衆化,或者創造出新的歷史形象,在各個國家,創造出本國和其他國家的一般形象。

和解學的四個分析對象和跨學科結構

我認爲,現在的歷史認識問題以及圍繞這一問題的和解,正是在由這些多樣的行爲者所產生的實踐和表象的相互作用體系中展開的。在民族被想象的機制的基礎上,爲了探索和解被想象的社會條件,需要明確參與者的多樣性和各自活動領域的動力機制、特性,以及相互作用的機制。有必要從理論上把握其產生的現象,在東亞固有的歷史文化土壤中確定普遍正義的位置。

5.爲領域創生安排計劃小組

在這樣的理論考察的基礎上,爲了向世界傳播源自東亞的新和解思想,我們安排了創建領域的計劃小組。小組的基本構成不是根據研究結果來劃分的,而是根據分析的焦點所在的四個研究對象來劃分的。

以“政府間和解”與“公民運動與和解”的緊張關係爲橫軸,以“歷史學家網絡”、“和解的文化與記憶”、“和解的思想與理論”三個觀點爲縱軸,檢驗近期的和解嘗試,探討值得想象的未來和解模式。

政治外交組和市民運動組是實踐活動的實證分析對象。討論在冷戰時期建立的政府間框架是如何封存問題的,以及在冷戰後它是如何變得不穩定的。與此相反,市民運動小組對在冷戰時期建立的政府間和解提出了異議。正義”的名義下如何展開的成爲焦點吧。

以表象和言論爲分析焦點的是歷史學家組和和解文化·記憶組。這兩個小組專注於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民主化和全球化,以及冷戰結束後的新嘗試,並驗證了它們爲什麼失效。

將這樣的實踐和表象層次結合起來,在東亞固有的歷史文化特性中探尋正義的存在方式,這就是思想·理論班。另外,在這張圖中沒有的是,總結小組負責將基於這些綜合驗證的知識向國際傳播,並將其提升爲普遍的理論,將和解的想象變爲可能,構建起貫穿國民正義的堅韌的合作關係。

6.和解學創生的目標

所期待的具體成果概要和發展性

在這個研究上所期待的具體成果是,構建可以想象和解的必要條件——智慧基礎設施——智慧共同體。具體來說,概念、理論、學知將其結合起來,通過綜合的驗證,和解想象的必要條件,或者爲此而包含的結構條件和細緻的價值規範,將與實證、案例研究一起明確。會變成他的吧。關於實證和事例研究的部分,作爲關於世界的歷史紛爭一般和東亞的歷史問題的網絡歷史辭典「世界紛爭歷史事典(暫定)」整備公開。另外,關於和解想象的前提、必要條件和價值規範的研究,用英語總結爲“Reconciliation Studies’series”。

加上,和解學的國內·國際網絡和強韌的協作使這種用英語發表業績成爲可能。作爲其核心,首先,在早稻田大學內創建“國際和解學研究所”,作爲早稻田大學的副專業設置“和解學專業”。在此基礎上,我還想呼籲將關心這些問題的各方聯繫起來,如字面意思一樣,結成國際性的知識共同體。我想在各國舉辦國際性的研討會,將成果持續向世界公佈。

如果今後的世界進一步陷入民族主義的惡性循環,那麼追究殖民地責任的觸角遲早會伸向西歐各國。到那時,和解學的知識也許會被評價爲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研究成果。和解學是在認識以國民爲單位的世界的同時,安靜地面對國民,冷靜地進行知識活動的能動的學問。期待它能作爲左右今後世界走向的新學科不斷進化。(2017年5月在文科省的聽證會上)

Cf. >在此基礎上,在2017年12月的國際合作研討會上提出了和解三原則。

“和解學的中間成果”請看這裏。